2022-07-18 - admin
从国内来看,2019年会发生三个变化。
应当承认,现在很多人对未来的预期并不是很乐观的,人们的心气并不高。为什么黑龙江的养老金亏空会引起这么多的议论,为什么人们对医保中停用部分医疗耗材的规定这么敏感?与人们对未来的忧虑有直接关系的。
(4)中国目前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时刻,这个消费的台阶要能够上得去,必须要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问题。这个转折点是什么?我最近一直在讲六个字:房子差不多了。可以这样说,如果供给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这个台阶我们会上得很艰难,很缓慢,尤其是国际上的竞争性目标难以实现。这个题目看起来好像有点耸人听闻,但实际上一点都不夸张。而我们这次经济起飞,起点比上述有的地方要高,速度比他们还要快,起飞的时间相当于他们的两倍。
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否为新的需求的释放创造条件。一是要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倾向。现在,全国有很多智库,各个高校也有智库,都在从事经济政策的研究。
但是当时社会上不敏感,媒体也没有突出报道。三、企业家怎么看经济学家? 马云最近在浙商上海论坛上讲,90%的人在埋怨宏观经济,但是90%倒下去的企业跟宏观经济无关。每一项制度约束的制定者,其主观上背后可能都受这样和那样的理论学说的支撑,但是它本身不是理论。尽管各种理论不尽相同,但分别都是自圆其说的一套理论体系,是概念的演绎,逻辑的自洽。
因为讲增长理论,需要讲增长的供与需因素。这是西方经济学家也一直在说的判断,这个奇迹已经改变和正在改变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供给和需求因素相加,中国经济长期不成问题。对于这点,我想大家是赞同的。所谓更加复杂指什么?中国经济原来本身就有短期的、长期的问题,周期的、结构的问题,错综复杂在一起,现在加上中美摩擦,加上2019年全球经济减速因素,以及再加上国际地缘政治矛盾,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何时又要爆发局部战争等等,使得形势更加难判断。相对于理论而言,谈不上是严格的思维活动,它是实际活动的表现。
二是如果落脚点在中国经济的政策制度研究上,那么需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现状与特征是什么?与他国有什么不同?实际执行力又是什么情况?譬如,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逆周期调控是必然的。但是我感觉也有必要在社会上宣传一下我的观点,也许这个观点很多人也都赞同,就是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政策操作三者之间是有差异的。进入2019今年,形势发展会怎么样?内在趋势性的发展逻辑仍然没变。一项好的经济政策制度,很可能由于受政治的、社会的、伦理的因素影响,同样有可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三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方向是市场化、全球化,集40年改革开放成功的经验(当然不乏也有不少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渐进改革的策略,是兼顾了稳定、发展、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你怎么干?怎么样在短期内把直接融资譬如干到60%或70%?中国为什么一下子干不过去?什么原因?是金融的原因?市场的原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是需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去研究。
当然听说此发言最后没有变成正式的制度。但是政府的公共投资效率在下降,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又很突出,媒体每天在讨论,地方债务风险怎么防?未来输钱谁买单?这一切基层地方政府可以不考虑,搞宏观政策研究的,这种狗抓耗子的事该管还必须要管。
三大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好,涉及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得不到人民的认可,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前一阵子,银保监会主席提出了要125要求,其中要求国有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比例三年后要达到50%。我认为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理论、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复杂的渐进改革策略都不能做出很好的理论解释。问题是,六稳之间的逻辑是什么?我曾说,稳就业、稳金融,取决于实体经济中的稳外贸、稳投资、稳外资。经济政策指什么?是意味着一个主权国家对于经济活动、经济秩序作出的制度约束,即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另外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收入差距需逐步缩小。
当然有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供需问题、市场问题、分工问题,大家都有共识,不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普适性的。现实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讨论所能解决的,也不是看几本书能搞懂的。
但是微观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小宏观,微观不能讲的太抽象,必须要具体。现在的关键是短期有问题,但长期是由短期连接起来的。
但是,面临已经存在的系统性风险隐患,进一步松货币对守住底线意味着什么?现在P2P、大资管理在整顿,怎么整法,既不能让出事又要坚决搞干净,谈何容易。但这个提法出来以后,大学的教授,社会上的学者,纷纷对供给侧进改革行各种各样的理论解说,有里根的供给学派,也有我们自己解释的新供给理论等。
流行的多是各种均衡理论及其衍生的周期理论、危机理论。那么对政策研究者来说,必须对该时期的经济事实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准确的把握。我们说供给侧改革,这个说法体现的是政策措施,有具体制度性要求的内容。问题是你怎么走过去?比方有人说,美国间接融资比例多少,直接融资比例多少,他们这样,我们也要这样。
15000亿的资产、4000多万人群,已爆雷的不算,还有1500个机构怎么整治?货币总量的松政策怎么和释放部分风险,守住底线的要求相结合,要做到对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应该出台怎么样的具体政策? 4、中央提出的六稳就是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贸、稳外资、稳预期。我们知道彼岸是什么,但是从此岸到彼岸不是简单的事,并不是彼岸的事今天都能做。
我一直在宣传,三大问题,第一是污染,污染是讲什么问题,是讲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经济领域的工作,当然治污染要花钱,又涉及GDP的增速,但就本身而言,不是经济工作本身。今天在场有很多是金融在职硕士、企业家、投资者,不纯粹是本科硕士全职学生,所以讲点这个内容,也许是有意义的。
但为什么央行的总量政策效率老不高?过去说央企、大型国企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容易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民营企业、小企业不易得到,央企把得到的贷款又放给民营企业,放高利贷赚钱。对于融资难问题,央行其实是放松了银根。
我以前每次对企业家讲课或发言,讲到最后我也常说此类的话,即我以上讲的很多,你们不一定完全听我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宏观是宏观,微观是微观,微观是你要做自己的事。1月12日,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在第二届上海国际金融论坛上发表对经济政策研究的思考,围绕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政策操作三者间的差异、当前政策研究中的问题分析和企业家怎么看经济学家三方面进行探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是高度的重视,提法是史无前例的。搞政策研究的,了解上面讲的三者的差异很重要。
否则,老声常谈书本知识,就不足以稳市场、稳民心,进而不足以稳大局,守底线。面对这个背景,对我们的政策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而且消费在升级,到日本买马桶盖、体检消费等等,说明中国的消费潜力又很大。14亿人口,连续40年,年均9.5%的GDP增长,确实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
上面非常重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危和机并生,机往往好理解,说的也很多,危到底怎么理解?这涉及到对这几年经济基本走势的正确把握。
《铁拳8》公开白色死神德拉古诺夫预告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恋爱冒险名作《LoveR》首弹动作素材DLC12月7日发售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美国演员工会协议投票通过 好莱坞罢工正式结束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美兰机场增设网约车专属等候区及休息室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
民航人的情人节,到底有多“惨”

拖欠15亿的戴威再创业:用户狂喷、天猫先急眼了?